重磅!中國激光產業大起底之產業政策篇
來源:本站 時間:2021-04-22 瀏覽:1080
重磅!中國激光產業大起底之產業政策篇
指南針、造紙術、火藥和印刷術” 等中國古代的“四大發明”,為世界科技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20世紀的“新四大發明”則徹底改寫了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軌跡,它們便是“原子能、半導體、計算機、激光器”,而激光器正是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主角。
激光產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激光器擁有極其廣泛的應用領域,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發展激光產業的時間幾乎是同步的,發展的路徑又有所區別,在早期的技術封鎖階段,中國激光產業艱難度日,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演進,中國激光產業在21世紀前后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。
10余年的快速發展,中國的中小功率激光器生產能力大大提高,但大功率激光器的生產工藝則被國外壟斷,中國激光產業仍處于全球激光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。
1.疫情沖擊下,激光產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不及預期
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,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,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加劇,全球產業鏈供需出現結構性不平衡,需求萎縮、供應不足并存,激光產業也不例外,尤其是嚴重依賴進口的高功率激光器市場受到的沖擊較大。
后期隨著中國疫情得到全方位控制,激光產業有所恢復,但從我國激光產業激光概念上市公司的營收表現來看,仍有不少企業在2020年遭受了較大的沖擊。
我們整理了近30家激光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,上市公司財務數據表現不一,有28家公司實現了業績增長,其中高德紅外、杰普特等11家公司業績增幅在10%以上;11家公司業績下滑,占比約38%,青鳥華光、迪威迅、新光光電、大恒科技4家公司業績下降幅度高達30%以上,尤以青鳥華光業績下降為最,達到57%。半導體激光器龍頭企業銳科激光以及萬集科技、京華激光等三家公司業績不及預期,增長幅度在2%以下。
圖1 激光產業上市公司2019-2020年三季度業績表現
資料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(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)
2.政策利好持續,激光產業區域性布局未來可期
中國未來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智能制造,智能制造的核心之一是光電技術,而激光器又是光電技術的核心之一,由此可見,激光器產業對中國壯大智能制造產業、實現由制造大國向“智造強國”的轉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中國產業的發展比較容易受到政策環境的影響,一直以來,政府部門對激光產業的發展投入了較高的關注度。
2009年,科技部發布《國家火炬計劃優先發展技術領域》,首次提出要優先發展新型激光加工設備,2015年將增材制造技術納入《中國制造2025》,2016年將“加快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功率光纖激光器”寫入《“十三五”國家科技創新規劃》,2020年將“推動激光制造關鍵核心技術突破”寫入《加強“從0到1”基礎研究工作方案》,對激光產業的政策支持傾斜力度不斷加大,對突破激光產業“卡脖子”技術瓶頸寄予厚望。
圖2 國家支持激光產業發展的政策路線圖
(資料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)
地方政府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激光產業發展政策,結合地區發展實際,紛紛出臺激光產業政策。
廣東省率先發布省級激光產業培育發展計劃《廣東省培育激光與增材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(2021-2025年)》,并提出激光與增材制造產業未來4大發展目標“產業規模保持領先、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、產業布局持續優化、產業生態更加完善”,同時提出推進6大重點任務,明確廣州布局精密激光制造、深圳布局激光器件、珠海等推動協同發展。
深圳市、江門市等陸續出臺激光產業扶持政策,為激光產業的發展提供力度空前的資金扶持與空間保障。
四川省成都市出臺《促進激光產業加快發展實施方案》設定了未來3-5年成都市激光產業規模達到120億元、帶動激光關聯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。
圖3 省市支持激光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
(資料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)
激光產業發展的國家大環境正持續向好,習近平在2020年兩會期間,提出“面向未來,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”“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,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”,在這樣的大格局下,我國激光產業的市場供需環境將會更加穩定。
同時,中央及地方政府有關激光產業政策的不斷出臺,引導我國激光產業向更高端的方向發展,激光產業快速而又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已經浮現,激光產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許!